24 個節氣第 2 個節氣是「雨水」,是國曆 2 月 1 8 、 19 日或是 20 日。 「春無三日晴」、「春雨綿綿」這兩句話可以用來描述春天多雨情況。這時候,因為東風吹來,冰雪融化成水,氣温開始回升,下雨量增加了,這時農民可以翻土耕種。
農曆正月 15 日元宵節,稱上元節或是過年,家家户户會準備菜餚祭拜祖先、神明,晚上寺廟會有舉行「猜燈謎」活動,是春節過年後高潮活動。於受到地理條件關係,中南部氣候是晴天,對「雨水」變化未有感受,對北部地區,因為東北季風影響,降雨量機會。
本節氣中南部質意義,因為氣候下中南部地區晴天,而北部地區受東北季風影響,降雨機會多,所謂「春雨綿綿」,適合形容北部天氣。
大陸沿岸冷水海流繼續迫降南下,使水温線南下移動,而鰆魚類適水温範圍18℃~20℃,故彭佳嶼、釣魚台方海域可捕到鰆魚。
鯖魚主要有頭花鯖(花腹鯖)及白腹鯖,鯖漁場主要釣魚台以北附近海域系外.尚有東沙羣島系鯖,產卵時需水温16.7℃~25.5℃,因此本節氣中鯖魚產卵洄游蘇澳以北及高雄外海同等水温線上可捕獲鯖魚。
烏魚上月繼續南下洄游,其卵巢,並洄游恆春外海,其水域等温線21℃~23℃,是烏魚產卵環境。
北方冷水勢力,可東海中鯖、沙魚(雙髻鮫黑沙、鮫)壓迫台灣東北部,使魚族索餌、產卵及作季節性洄游。
基隆外海及彰化外海捕獲黑鯧及白帶魚同屬於19℃水温線上,此兩種魚族原屬棲息於東海魚羣,冬天北方冷水團南下,南下越冬洄游,造成盛漁期。
嘉臘魚,童尖冷水團繼續南下,故可澎湖及高雄外海水温(20℃~21℃)區捕獲。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個節氣,時間落每年二月18~20日。立春之後東風解凍、雪水溶化,此時農民開始耕種,期盼有雨水之時。春回大地,春雨綿綿,春風好像是温暖手,拂去寒冬帶來了綿綿春雨。有諺語説:「雨水連綿是豐年,農夫用力耕田」,意思是,雨水日下雨,預兆年成豐收!
延伸閱讀…
二十四節氣
雨水(國曆2月18或19或20日)(農委會)
✧雨水連綿是豐年,農夫用力耕田:雨水日下雨,預兆年成豐收。
✧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春天氣温多雨,冬天氣温雨反而。
✧雨水,海水較(ㄎㄚˋ)鬼:雖然入春,温度,海水氣温,摸起來沁人肌骨,故海邊地區有此諺語。
✧雨打元宵燈,日曝節:元宵當日下雨,前會缺雨。
延伸閱讀…
雨水
二十四節氣.雨水|節氣習俗、諺語,雨水節後鴻雁來、草木萌動
二十四節氣 雨水|Q&A ❶進入哪個節氣後,降雨機率會提高? (1) (2)驚蟄 (3)雨水 (4)大寒 ❷雨水神是哪一位神明? (1)龍王 (2)人魚公主 (3)雷公 (4)風伯 ❸雨水時期哪裡捕不到鯖魚? (1)高雄外海 (2)台南內海 (3)蘇澳以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故立春後繼雨水。且東風既解凍,散而為雨矣。 《逸周書》中有雨水節後“鴻雁來”“草木萌動”記載。
一候,獺祭魚 二候,鴻雁來 三候,草木萌動
雨水節氣,水獺開始捕魚→五天後,大雁開始南方飛回北方→五天,潤物細無聲,草木隨著大地中陽氣開始抽出嫩芽。從此,大地開始呈現出一派向榮景象。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個節氣,指太陽到達經330°時,公曆每年2月18日-20日之間,鬥指寅,表示雨水增多。[1][2][3][4][5][6]